党建+乡村振兴-党建引领聚合力 乡村振兴谱新篇
日期:2024-02-27  作者: 来源:生物工程学院  浏览量:182

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三农”工作的重要论述,推进乡村振兴伟业,抓住振兴关键环节,发挥高校优势,强化主体责任,加大帮扶力度,持续推进党建嵌入式帮扶,力促校地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优势互补。生物工程学院党总支主动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、精准扶贫和“三农”发展需求,瞄准阿克苏地区新兴产业及现代农业发展,从专业、团队、科研等入手,以食品、畜牧和园艺专业为重要基础、“三农三化”、农村农民教育、振兴乡村等领域开展研究和服务,学院逐渐为新时代现代化农业培养专业化、高素质、高技能的中坚人才力量。

一、基本情况

生物工程学院党总支现有正式党员27名,预备党员13名,下设教工支部、学工支部。生物工程学院总支部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,带领着学工支部、教工支部坚定不移地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,按照“一学院一品牌,一支部一特色”的理念,搭建“党总支+功能型党支部+特色专业小组”的新型组织架构,以功能型党建精准打造特色品牌经济。

图片1.jpg

二、主要做法及成效

(一)以学促用,助力乡村振兴“站排头”

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,将党的组织优势融入乡村产业发展中。专业群突出党建引领,坚持项目驱动,打造“党建+乡村振兴”品牌,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充分发挥“党委—党总支—党支部—党员”四级联动优势。专业群承担大量职业培训、职业技能提升、高素质农民培训等社会服务工作,把“课堂”设在乡村振兴、美丽乡村建设一线。专业群坚持党建与业务双融合、双促进,充分发挥学科优势,通过开展党建直播间、在线精品课程、党日活动等形式,培育学生“知农爱农”的情怀和“强农兴农”的才干,争当乡村振兴“红色先锋”;将课堂设在田间地头,面向社会开展特色林果、绿色食品、畜牧养殖专业培训,平均每年服务8个行政村,年平均开展培训2000人次以上,培训满意度显著提升。

图片2.jpg

(二)以点促面,培育乡村振兴“排头兵”

通过扶志、扶能、扶智有机结合,紧密联系阿瓦提县墩买里村和温宿县博孜墩乡发展实际,找准结合点、增长点,选准选育产业,加大帮扶投入,增强造血功能。以“责任明确、时间明确、任务明确、目标明确”为抓手,每年制订《年度定点帮扶工作方案》,做到全校动员,广泛参与。4年来,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定点帮扶工作10余次。通过深化“品种+技术+基地”的套餐式服务模式,推广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模式,专业群教师与百姓田间地头话家常、送温暖、围炉夜话,及时了解需求,帮助谋划发展,促进了帮扶任务的落实。通过送教到田间地头、牛羊圈舍,手把手传技,累计服务墩买里村服务165户,共计582人,服务博孜墩乡448户,共计1404人,使他们成为农村创新创业先行者、领头雁,为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活力。

图片3.jpg 

(三)以赛促学,打造高素质农民“练兵场”

从2019年开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每年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20余人,在2021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转型为高素质农民培育,通过对农民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,培训有文化、懂技术、会管理、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600余人。开展南疆农村基层干部、合作社带头人、创业创新领军人的技能培训工作并进行鉴定,先后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四团120人、阿克苏地区90人进行职业资格技能鉴定,为阿克苏地区农广校300余人进行高技能、新技术培训。专业群于2023年10月承办自治区级高素质农民技能大赛,以“增技赋能强素质、匠心筑梦促振兴”为主题,采取理论考试、知识竞赛、技术实操相结合方式检阅近五年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效,为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,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,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。

(四)以理促践,激活乡村振兴“新引擎”

在全面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,生物工程学院党总支通过劳动教育主题教育、党日活动、专业实践活动等契机积极向学生融入服务“三农”理念。利用我院产教融合、理实一体打造的“现代化智能温室”实训基地,打造贴近实际、富有特色的学习、观摩平台,给农民提供植物工厂、智慧农场、现代飞防技术等现代化知识的科普宣传,帮助企业和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,为乡村发展提供技术支撑。通过“校内外阵地”夯实学生耕读劳动,充分利用大学生“三下乡”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具有专业特色的社团活动,发挥学科专业优势,持续性开展乡村公益性劳动、果树修剪服务性劳动、农技服务。

图片4.jpg

三、下一步计划

(一)提升农民生产技能和素质

通过科技下乡助农活动,专业教师指导农牧民学习掌握牛、羊、鸡等畜禽疾病预防、治疗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,结合当地疫病防控、农作物病虫害情况提出相关解决办法。学院专业教师与村民共同开展相关技术探讨和合作交流,在农牧业技术领域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交流,提升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素质

图片5.jpg

(二)推动乡镇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

专业教师对蔬菜、小麦及其它农作物种植技术的研讨学习,并结合当地相关种植作物,提供相关技术理论帮助;针对牛、羊、鸡等畜禽相关养殖技术进行科技服务,特别是对农村养殖户交流相关养殖经验,并提出可行性意见。实现学院对乡村农牧业新型技术推广应用,推动乡(镇)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,确保农民保产增收,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完善发展。

(三)促进我校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

依托地区绿色现代农业、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优势,发挥职业教育在产业布局中的重要作用,实现“产业—教学—科研”于一体的“产学研”发展目标,推动教育育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,统筹推进科技服务的质量、建设、运行发展等内容。将科研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,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,进一步促进学院科研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操作成果,为地区农牧业学术发展事业添砖加瓦。

(四)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相结合

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持续加大农业、畜牧业产业扶持力度,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。实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升行动,因地制宜,积极引进优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,为乡村产业兴旺、人才振兴提供技术支撑服务。通过对农牧业先进技术的推广促进农民增收,吸引企业投资开发,进一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。

(五)增强我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影响力

通过助农活动锻炼提升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,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,为社会提供核心竞争力,实现乡村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提升,技术与效益的带动,民生改善,决策咨询建议等,进一步提升我校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。

生物工程学院党总支将继续总结“党建+乡村振兴”经验,将农牧业科技资源与农村实际情况相结合,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,助力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,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及地区长治久安。